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,
每一條老街都有自己的韻味,
當你走過濟南的這些老街巷,
你便更能體會
老濟南“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”的風韻了。
曲水亭街
曲水亭街的記載可遠朔北魏,酈道元在《水經注》中就有記載。這便是“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”,小橋流水,泉城風韻的地方。
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薈萃之處,文人們在此下棋、聊天、品茶。古代文人每年農歷三月三相邀聚會于曲水河泮,把酒杯里盛上美酒,放在木質托盤中,讓酒杯順著彎曲小溪漂流,酒杯漂到誰的面前停住,誰便要飲酒賦詩。
百花洲
在大明湖公園南門牌坊以南,一路之隔,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,面積7000余平方米,岸邊弱柳臨風,嬌柔婀娜,水中碧蓮映日,紅荷爭艷。
曾鞏有《百花臺》詩贊之曰:
煙波與客同樽酒,風月全家上采舟;
莫問臺前花遠近,試看何似武陵游。
可想而知,古百花洲該是多少優雅的去處。
起鳳橋街
起鳳橋街是濟南老城區的一條東西小巷,東起西更道西至芙蓉街,全長不足百米,卻有著一橋兩泉。一橋為起鳳橋,兩泉為起鳳泉和騰蛟泉。
起鳳橋街,容易讓人忘卻了這是北國風光。老殘曾盛贊濟南“比那江南風景,覺得更為有趣”。淙淙的泉水奔流不息,尤其秋季盛水期,清澈見底的泉水穿堂過戶,潺潺地流著,日夜不停。泉流中的水草順著水流飄忽舒卷,水在橋下流,人在橋上行,不是江南勝似江南,成為老泉城泉邊風韻的代表作之一。清清的泉水、綠綠的水草、白墻灰瓦的老房,有一種遠離俗世超然與靜美。
王府池子街
王府池子街東起西更道街,西連芙蓉街,北抵起鳳橋街,南接平泉胡同,長兩百米。
王府池子街得名于王府池子,王府池子位于街西側,是處著名泉池。王府池子原位于王府之外,后又進入王府,再后又被析出王府。王府池子在王府的命運曲折,呈現出一進一出的特點。王府池子屬于珍珠泉泉群,北魏時期,此地的美景便為許多文人學士所青睞,這些人常聚于池畔,作“曲水流觴”之飲,并將此處譽稱“流杯池”。
王府池子的北段原名魏家胡同,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合并到王府池子街的。街口北段東墻根下,有騰蛟泉,泉池雖小但極方整。濯纓泉和騰蛟泉皆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。一街占得兩泉,更為該街著增色不少。
后宰門街
東起縣西巷北口,西止曲水亭街;北通岱宗街、鐘樓寺街,南鄰院后街、通珍池街。長406米,寬4.6米,瀝青路面,說的就是后宰門街,后宰門街是一處風水寶地,附近有百花洲、曲水亭街、珍池、珍珠泉等景觀。以前,珍珠泉水流入后宰門街東頭的珍池,珍池水又從后宰門街南側的民居中穿墻越戶,注入西頭的曲水亭街的溪流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