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好客君想聊聊山東人對吃雞的熱衷,以及山東的雞是怎么被安排這一生的。
山東人有多喜歡吃雞呢?
火車網紅德州扒雞,紅到外國的黃燜雞,宴席硬菜的虎頭雞,深夜地攤必備美食地鍋雞,大山深處的臨沂炒雞,運河水烹飪出來的棗莊辣子雞,長得很丑但味道很好的魏氏熏雞……紅燒、清蒸、醬炒,各種吃法不一,但是味道真的很絕!
如果你在一場聚會或是宴席上,聽到一個人山東人說,“這頓飯必須來盤雞!”那代表他十分重視你啦!
于是,每一只出生在山東的雞的一生,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,比如from濟南的這只黃燜雞。
試問哪一個山東學子的午餐,不是在一份黃燜雞米飯加甜不辣中度過的?試問哪一個山東白領的晚餐,不是在一份黃燜雞米飯加小油菜中度過的?試問哪一個外地游學、工作的山東人,每每吃到這碗雞不會愈發思鄉?
畢竟,它,不是一碗普通的雞。
1927年,這只雞誕生于濟南吉玲園,
后來得到了河南人、山西人、北京人、天津人的喜愛。
2015年,它沖出國門走上國際,
先是到了墨爾本,后又到了新加坡。
2016年,它又去了溫哥華、悉尼、布里斯班,
2017年,它來到了美國加州的塔斯廷市。
據說當年,店還沒開,社交媒體就一片期待熱潮,
場面大概不遜于前些天被瘋搶的Costco(開市客),
誰能說美國食客們不瘋狂呢?
一碗正宗的黃燜雞米飯到底應該在哪兒吃到?
一般進了魯中地界,就能看到很多黃燜雞的門店,前三名就是楊銘宇黃燜雞米飯、潤仟祥黃燜雞米飯、千千黃燜雞米飯,連鎖店林立,認準牌子進去吃,味道都是很純正的。
滋味濃厚的黃燜雞,湯汁濃郁,雞肉鮮嫩,雞肉中融入著香菇的味道,把晶瑩剔透的白米飯,倒進濃郁的黃燜雞湯汁中,上下攪動、混合,匠心獨運,上品之雞,就是它了。
棗莊辣子雞
棗莊可以稱為“中國辣子雞之鄉”,不同于四川的干煸辣子雞,棗莊的辣子雞是帶著湯汁的,味道鮮美,色澤濃艷又熱烈。
選食材的過程十分細致,比如雞一定是當年的小雞,最好是春末孵出來的小雞,養大半年,中秋前后就可以當菜了。然后是辣椒,一定是那種棗莊的本地薄皮辣椒,會比一般的朝天椒更有香味。
切成迷你小塊的雞肉放進熱油鍋里,炒到色澤微黃,再放進去辣椒、醋和醬油,鍋里發出吱吱的響聲,再加點土豆片,一鍋出來,雞肉軟嫩,土豆都是雞肉的香味,吃一口,再用饃饃蘸點菜湯……
現又被棗莊的廚師們創造性的開發出一系列的衍生菜:小雞泡饃、麻花辣子雞、面條雞、地鍋餅辣子雞等,味道都是一頂一的絕!
臨沂,一個喜歡吃雞的城市,地處沂蒙山區,單從養雞這一點來說,地理位置就是得天獨厚的。
臨沂炒雞用的就是山上散養的小草雞,肉質十分勁道。用蔥、姜、蒜、花椒爆鍋,加上甜面醬炸出香味,快出鍋的時候再投入紅椒、青椒,做出來的味道堪稱絕妙。
雞肉不老不嫩,肉質很緊實,一般當地人還會配上軟鍋餅子蘸湯吃,雞湯浸泡下的小餅,馬上就有了靈魂,軟香細膩的口感,濃郁的炒雞香氣,不然中午來一份?
在山東吃雞,德州扒雞一定要擁有姓名!康熙南巡時說:不要御膳房,我要吃“神州第一奇”,這里就是指的德州扒雞。
作為天下第一雞,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一提起山東德州,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德州扒雞,而每一個乘車路過德州的人,必然下車買上一只扒雞帶回家中全家分享,或饋贈親友。
一只正宗的德州扒雞造型是這樣的:兩只雞腿盤起來,雞爪納入肚膛中,兩個翅膀穿過雞脖子從嘴里面伸出來。
味道來講,肉嫩味醇,清淡高雅,整個雞身都是金黃色的,黃色中透著紅色,一口咬下去肉爛味香,就連骨頭嚼起來都是又酥又香的,豈止是一只雞,簡直是上等的美食藝術品!
這是一只長得不太好看的雞——魏氏熏雞,作為山東聊城一大名吃,這只熏雞顏色黢黑,帶著些許光澤,離近了一聞,香氣撲鼻……
熏雞一般用豐滿肉多,體重2-3斤的活雞加工成一只扒雞,然后再在它的腹中加入丁香、八角、桂皮、茴香等,最后放在放入木屑煙火上熏制。其中這木屑可是有大講究的,一般以柳木、紅松木最佳,并要摻入適量細土。
在熏制中,要不斷變動雞的姿勢,一般熏制3至4小時內呈栗色,手掐無彈性,涂上雞油。一只合格的魏氏熏雞是水分少、皮縮裂、肉外露、無彈性、藥香濃的,吃起來柔嫩骨酥、 色鮮味美、入口余香深長。
聽到我們大壽光,就只想吃蔬菜?別忘了這里還有一道被收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名吃——壽光虎頭雞,一般壽光人民來了貴賓以及喜慶宴席的時候,都是上菜都是按照“一雞、二魚、三涼菜”的順序,諧音為:“一吉、二余、三良材……”,這里的雞就是虎頭雞。
不同于其他的雞,這只雞是需要掛糊的,以前秋冬大批公雞宰后難以保存,便將雞斬塊、掛糊、油炸,入陶缸保存到了來年味道也不會改變,因炸后雞塊狀如虎頭,故名虎頭雞。
清燉骨酥肉嫩,湯清味香,回油后輔以椒鹽,外酥肉嫩,微辣咸香。味道十分的好!
在青島,必須一喝一吃,就是必須喝一瓶青島啤酒,二是必須去春和樓里吃一次百年香酥雞,家庭聚餐一般一桌要點三份香酥雞才夠吃。
香酥雞一般只選用當年散養的雛雞,剛端上來的香酥雞還能看見雞油順著肌肉的紋理慢慢淌下,熱氣像一縷仙煙一般緩緩散發,粘連在雞骨旁的脆皮通透,薄片凌冽,一口下去滿嘴的香味,口感剛好適合舌頭的律動,后味竟還有點清香,從第一口開始,就根本停不下來。
“身穿謙祥益、頭戴盛錫福、吃飯春和樓、看戲去中和”。這樣有韻味又講究的青島,你體驗過嗎?
組圖來源 | 攝影師朱文鑫
山東人愛吃雞,除了上面的吃法,還有不少新的雞出現,比如脆皮炸雞、脆皮烤雞……你們家那邊都是怎么吃雞,快說來聽聽,讓好客君跟著流口水吧!
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